12月份在临时接手同事工作的时候就发现现在到东南亚的海运费确认单上多出了两条:EBS(紧急燃油附加费,emergency bunker surcharge)和CIC(集装箱不平衡附加费,container inbalance charge),明显就是船公司变相圈钱。船公司们如今又想出了新招:ECRS.
新闻来源:中国经营报
一面是纷纷唱衰航运业的投行大佬们,另一面是坚称对未来抱有信心的船公司,双方将擂台延续摆到了2011年。
尽管2011年航运业的运力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经营报》记者却发现了“扭曲”的一幕:市场上各大船公司都开始悄无声息地“变相涨价”。
“其实说穿了,就是运价不动,提高各种附加费。”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爆料,各大船公司甚至创立了一个从来没有的名目:ECRS(紧急成本恢复费),自2011年1月1日开始相继征收。
与此同时,记者独家获悉,商务部低调对我国16个沿海口岸的船公司收费展开了调查,一场涨价与行政的博弈即将展开。

以“附加费”的名义涨价
在青岛市香港中路的一家货代公司中,年前的出货小高峰让员工忙碌不已。“自从2010年12月起,货主的货量开始明显上升,个别欧洲航线甚至出现了爆仓。”该公司的老货代老王告诉记者。
在老王看来,货主与船公司一直是天平两端博弈的对象——货量少时,船公司竞相揽货,运费节节走低;货量一旦上涨,船公司立刻恢复身价,各种费用水涨船高。
阅读更多…
转载请尊重版权,出处:秋天博客
本文链接: https://www.cfresh.net/international-trade/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