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早就想说一说。
事情得从今天说起。早上收到一封阿里的RFQ(Request for Quotation)询盘,邮件中没有任何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和资料必须要登录到后台才能看到详细信息。那就登录吧,进去一看仍然只有简单的要求和客户公司名称、联系人名称,见不到邮箱和电话、传真。只有下方的一个按钮直接报价。
先从阿里的搜索功能说起,搜索任意一样产品立马会出现成千上万条搜索结果。以”Toy”这个词为例,显示搜索到353,036条产品信息,显示出来的为248页,每页的显示数量为38条,248*38=9,424,也就是说有9,424个供应商可以为采购商提供353,036条关于玩具的产品信息。
看似阿里为采购商提供了足够的产品信息候选,但实际上阿里对很多公司来说已经成为了一块鸡肋,做起来没效果,不做的话别人都在做显得自家公司平台上落后同行甚至给人规模也不如人的感觉。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它的口号,目标是帮助国内的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赚洋钞票。
到底是什么让一项有着如此愿景的服务成了鸡肋?
前面提到它的一个搜索页面默认显示38条结果,位列其上的供应商又都是以竞价方式购得排名。根据阿里巴巴英文站排名规则,排名的抓取顺序如下。
贸易通会员(免费注册用户),主要靠用户活跃度排序,不是本文重点细节略去。
诚信通会员(VIP付费用户),缴纳几千元的会员年费,首先你的排名会比贸易通会员靠前,诚信通会员之间的排名顺序除了活跃度、重发信息时间等因素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参与阿里的竞价拍到固定位置,而且竞价是以关键词为单位的。
采购商通过首页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关键词,阿里立马呈现出众多供应商,原本是让采购商找到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现在则变成了一场价格盛会。
怎么就变成了价格盛会?
搜索结果页面呈现的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商会逐渐形成“货比三家”的习惯。原本这是无可厚非的,任何采购商都希望采购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品,但现在采购商只要输入自己的信息和需求,轻点鼠标给供应商发送询盘,再重复几次就可以轻松发给多个供应商然后坐等供应商的报价上门。由于加入诚信通的门槛并不高,在参与竞价的用户中又缺乏筛选,导致供应商良莠不齐的出现在采购商面前,一些三流四流供应商趁机扰乱市场。
现在阿里推出的RFQ则更为采购商“贴心考虑”的同时增加用户黏性。采购商只要一次在RFQ中登记自己的信息和需求,阿里就会很积极的帮着人工匹配到各供应商那里。与之前的询盘匹配功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供应商现在不能直接联系采购商,必须要到阿里的后台操作报价。
表面上看每家供应商获得的询盘数量更多了,实际上询盘的质量早已一落千丈。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会有大批的供应商撤出阿里转而选择其他平台。
一位同仁告诉我她所在公司投了8万元排在了首位效果仍然普普通通,排名靠后的诚信通和贸易通会员状况可想而知。
鸡肋,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还想说一下钓鱼询盘问题,早在7、8月份就开始有大规模来自尼日利亚及其他地区的邮件钓鱼询盘,个人也曾收到。
福步论坛上曾专门有置顶帖警告,在阿里巴巴子论坛里报告因为邮件钓鱼导致账号被盗的帖子比比皆是。阿里在12月上旬才开始在每封询盘里加上一段文字提示:”最近发现有人伪装成采购商,给供应商发送钓鱼链接,导致账号被盗。 请您提高警惕。”这么一段文字的确起到了警示作用,但普通用户如何辨别钓鱼网站?阿里并没有给出鉴别方法。
曾经国内总有搅局的供应商破坏了商业规则无序竞争,现在这一幕也已经在国外上演。
希望阿里巴巴不要继续短视下去,否则无异于自掘坟墓。
转载请尊重版权,出处:秋天博客 本文链接: https://www.cfresh.net/international-trade/870
与在做阿里真的是很困难了,我的关键词”google tv box”排在第二和第四还是没什么单,一个卖了三个,一个才卖一个,都不知道是啥原因,价格也是很低的了。